“代表通道”上的“三农”声音→
作者: 农业科技报      更新时间:2023-03-08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了首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多位全国人大代表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与故事看看他们都说了啥?↓↓↓
01
汪玉成:让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幸福靠山

汪玉成说,我们余村是一个1000多人的小山村,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余村从过去炸山开矿造成“山是秃头光、水成酱油汤”,到现在变成了“人在余村走、就是画中游”,真的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非常有幸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余村的故事。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首次在余村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18年来,我们按照总书记指引方向,坚定不移变靠山吃山为养山富山。我们重新制定了发展规划,开展了村庄环境整治,成立了“两山”旅游公司,建起了矿山遗址公园,念好了“山字经”。如今的余村,村强、民富、景美、人和,2022年村集体经济达到了130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了64863元,乡亲们说,绿水青山就是幸福靠山。余村280户农户有106个姓,为了把“百家姓”聚成“一条心”,我们坚持用好群众工作“传家宝”,创造了以支部带村、发展强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生态美村为主要特点的新时代乡村治理“余村经验”。现在余村无论大事小事都是大家一起商议、一起评定。奋进新时代,迈向新征程。我们余村联动周边3个乡镇17个村一起共同打造高能级、现代化、国际范儿的“大余村”。同四川、新疆等省份9个村结成对子,共谋发展。特别是我们现在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新青年行动,成立了国内首个乡村品牌实验室,创新开展了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截至目前已同多个品牌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开创了以“数字赋能、美丽加分”为主要特色的乡村新经济。一滴水珠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余村的身后展示着一个蓬勃发展的中国。这次来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我深感肩负着一份责任和使命。我们将深入实施“八八战略”,落实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的新要求,我们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定会指引新时代乡村振兴取得更大的辉煌!


02
张克勤:攻坚克难 保障绿色安全的农产品供给

张克勤说,线虫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无脊椎线型蠕虫。别看它小,它和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线虫种类很多,仅危害植物的线虫就达几千种,造成的损失也十分巨大。据统计,每年在全球造成农作物损失达1570亿美元,线虫已经成为农作物的第二大类病害。感染了根结线虫的作物根系上会长出很多瘤子,形似肿瘤,也被称为作物“癌症”,它会导致作物地上部分的萎蔫减产,甚至绝收。怎么样防治作物线虫呢?全世界目前主要靠化学农药。由于土壤的复杂性,往往需要大剂量使用化学农药才能保证防效。这样一来不但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还有部分残留在作物中,影响食品安全。


怎么样逐步替代高毒性的化学农药呢?找到一种绿色、安全的生物防治线虫的方法就成为我团队的主要任务之一。谈到生物防治,云南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占全球4%的土地面积上,我们却拥有了占全国50%以上的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所以云南号称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微生物王国。充分利用云南丰富的多样性资源,我们历时30年踏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建成了防治线虫的微生物资源库。

但是,要高效防治线虫光有资源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研究清楚微生物—线虫—作物三者的相互关系,才能精准防治它。线虫很聪明,作物播种前它就睡觉、休眠。随着作物的生长,它会感受到作物根系上分泌的特定化合物而精准定位,快速移动,找到作物最幼嫩的部位,然后成功侵占。根据这一特性,我们研究了施入土壤中的生防菌,怎么样克服土壤的抑菌作用,怎么样建立种群的分子机制。我们研究了建立种群的生防菌和线虫的相互作用、相互战斗的分子机制。我们还研究了生防菌在作物根位怎么样保护作物的机制。同时,还通过小分子的信号化合物调控土壤当中原有的线虫的天敌微生物,与生防菌一道包围它、限制它,甚至消灭它。通过这些机制的理论突破,我们成功开发了生物防治线虫产品,获得了农药登记证,并且实际推广应用。例如,在云南省玉溪市化念镇,曾经大面积连片种植的大棚番茄因为线虫的成灾损失惨重,我们蹲点了4年,不用化学农药,就用生物防治,成功地将线虫的发病率从90%以上降到2%以下,大棚番茄不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生产出来的番茄是大家可以放心吃的绿色产品。

生物防治线虫的实践让我深深感受到,要保障绿色安全农产品的供给,关键是科技。作为一名从事科学研究的代表,我深感责任重大,将继续努力发扬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力争为推动绿色发展,为科技强国、农业强国作出自己应有的新贡献。


文章来源于:农业科技报,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只为分享更多行业观点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753-8820666